近日,成都市新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新都区人社局”)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因股东纠纷引发的汽车租赁公司长期欠薪欠保困局,53名劳动者被拖欠的工资及社保、医保费用共计340万余元得到全额清偿,员工岗位得以稳固,濒危企业重获生机。此案例是新都区探索从源头治理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功实践。
位于新都区的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因股东间长期存在激烈矛盾,导致资金链断裂、经营受阻、濒临破产,员工工资及社保、医保费用被长期拖欠,53名劳动者陷入困境,成为影响区域劳动关系稳定的突出隐患。
“单纯追讨欠薪只能解一时之困,股东矛盾不化解,企业随时可能二次‘停摆’,员工权益将再次面临威胁。”新都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面对“股东互不相让、协商屡屡碰壁”的棘手难题,该局主动作为,突破常规劳动监察模式,直指问题根源——股东纠纷,创新性地采取了“标本兼治”的综合协调策略。一是搭建三方平台促协商。新都区人社局牵头建立“股东-员工-人社部门”沟通协调平台,依法依规向股东阐明长期欠薪的法律责任及企业破产将对各方造成的严重后果,促使股东正视问题;同时积极安抚员工情绪,协助缓解现实困难,为劳资双方理性对话创造条件。二是引入专业力量解症结。邀请法律专家介入,结合《公司法》及行业特性,量身定制“股权优化+引资盘活”解决方案,既依法保障原股东合法权益,更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生计,为企业引入急需的战略投资。三是强化协同联动聚合力。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10余次,形成工作合力;深入约谈各方股东20余次,反复沟通协调,弥合分歧。
经过不懈努力,协调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历史欠账全面清偿,所有拖欠的员工工资及社保、医保费用共计340余万元一次性支付到位,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核心权益。原有53名员工的岗位得以稳固保留,避免了大规模失业风险,新资金的注入更保障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为员工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就业环境。同时,股东就股权问题最终达成一致,成功引入全新战略投资方,濒危企业实现“起死回生”,劳资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得以重建,夯实了和谐劳动关系基础。
新都区人社局的此次创新实践,既是一次根治欠薪欠保难题、保障基本民生的成功案例,更是在复杂劳资纠纷中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生动样本。它体现了劳动保障部门治理理念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的深刻转变,通过精准切入企业治理核心矛盾(股权纠纷),协调引入市场资源(新资金方),不仅高效解决了劳动者“急难愁盼”的欠薪欠保问题,更助力企业盘活经营能力,实现了保障民生权益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双重胜利,为化解复杂劳资纠纷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新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