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安协兴镇牌坊村,一抹抹“志愿红”正成为乡村最暖的色彩。依托村社工室运营管理及“五社联动”服务项目,本土村民与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为乡村治理与民生服务注入鲜活动能。
青春力量扎根乡土
“看着孩子们追着要画笔,游客拿着明信片笑盈盈的样子,再累都值!”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李婷,假期一返乡就扎进了志愿服务队。从帮着搬桌椅、整材料,到独立策划儿童活动,她的成长轨迹,正是牌坊村志愿队伍壮大的缩影。
如今,像李婷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带着新知识、新想法返乡,与熟悉村情的本土志愿者搭档——前者讲科普、辅导作业,后者守安全、带做农活,让志愿服务既有青春朝气,又接乡土地气。
图:志愿者为儿童普及美术历史知识
童声里藏着暖心答卷
午后的村活动室里,留守儿童萌萌(化名)正用彩笔涂画“爸爸回家”的场景,志愿者蹲在一旁轻声鼓励:“把爸爸的笑容画得再大些!”这是村里“守护童年”系列活动的日常。
绘画课上,笔尖流淌着对亲情的期盼;游戏汇里,接力赛跑的呐喊震响院坝;手工坊中,黏土捏出的“小房子”摆满窗台……志愿者们用10余场趣味活动,填满了孩子们的课余时光,更让“陪伴”二字,成为乡村成长最珍贵的注脚。
图:志愿者为儿童介绍共和国科研先驱
景区内外的温情接力
国庆及春节假期的小平故里景区,穿蓝马甲、红马甲的牌坊村志愿者成了“活地图”。“往前拐30米是陈列馆,村口的盐皮蛋一定要尝!”面对游客提问,村民志愿者彭大姐答得流利。
更动人的是那些印着牌坊老街、人文风光的明信片。志愿者们递出纸笔,邀请游客写下祝福——“祖国越来越好”“牌坊村真暖心”……百余张卡片连成纽带,让景区风光里,多了份人情味儿。
图:志愿者在小平故居提供明信片写祝福服务
暑期托管解民之忧
“以前放假总担心娃乱跑,现在托管班管得妥帖!”村民周大哥的话,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暑假里,村托管班成了“放心港湾”:大学生志愿者讲航天故事,本土志愿者带跳皮筋,趣味运动会上的欢呼声能传到田埂上。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完成了作业,还学会了绘画、唱红歌。25天托管期,志愿者们用细心换来了30余位家长的安心,更让“家门口的课堂”成为乡村惠民服务的亮眼品牌。
如今,牌坊村的志愿队伍已从最初的52人发展到217人。随着“五社联动”不断深化,这抹“志愿红”正蔓延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续写着温暖与希望的故事。